民办教育被推向制造“新血统论”的风口浪尖 如何打赢高质量发展翻身仗

2019-05-20 08:50: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民办学校“违规掐尖”“测试家长”甚至要求登记祖父母职务学历等做法,一度将民办教育推向制造“新血统论”的舆论风口浪尖。这也成了我国民办教育近些年发展的一个缩影,即名气与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大饼摊开的过程中总不免留下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

在前不久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高峰论坛主席徐辉说,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办教育已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当下所要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恐怕就是如何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正如国家对于民办教育这些年发展的态度,一方面是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则是要求规范有序、优质发展。那么,要打赢高质量发展这场翻身仗,民办教育还要跨过哪几座大山?徐辉认为,首当其冲就是究竟选择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的问题。

如今,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明确不能贴上营利性的标签,但是幼儿园、高等教育、社会培训、职业教育等阶段仍对营利“开放”。不过,尽管法律允许社会资本进入这些领域兴办营利学校,但仍有很多人对于教育的营利认可度不高,举办者也面临不小的道德压力。“这是对营利性、非营利性的一种理解偏差。”徐辉说,不少人认为如果学校选择了营利性,就意味着将办学收入塞进自己的腰包,自由支配。但事实上,非营利性并不意味着不要回报,当前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一个较为普遍的界定方法是,如果学校收的钱用于教学条件改善,教师待遇提高等教学相关的投入,就属于非营利性学校,如果用于非教育相关的其他方面就属于营利性学校。

就他所走访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多民办学校选择了非营利的性质,但由于民办领域还缺少高质量的、代表性的学校,短期内的舆论评价还很难扭转过来。

民办教育也有其独特优势,比如通过种种考察,来录取优质生源。不过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公民同招,要求公办和民办同步招生。不少人认为“公民同招”政策的落实无疑是对民办学校的重大打击,生源质量与公办学校回到“同一起跑线”后,民办学校如何求得发展是一个巨大挑战。

徐辉说,由于义务教育阶段要求教育均衡发展的特殊性,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招生条件不应有太大差别。民办学校要适应这种政策,一方面找准自身定位,发展具有特色化的教育,例如在生源上可拓展思路,招收那些受户口等限制因素难以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或是在办学上大胆学习先进经验,等等。

徐辉还有一个身份是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民办教育都是处于新法的适应和调整阶段。民办教育促进法已通过多年,但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细则仍在制定之中,有关法律落地的问题,还需要传递到决策部门,让法律的制定者听到各方面的声音。

对于民办教育的未来,徐辉充满信心:政策上积极鼓励的导向,民间对教育的广泛需求,“无论是接受教育的人,还是教育的提供者,其需求都是各种各样的,家长也越来越愿意加大教育投入”,这些都是民办教育大有可为的有利因素。

徐辉说,从目前的环境来看,当下依然是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机会窗口期。

[责任编辑:L075]

中央机构|人大机构|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政协机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驻外机构|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备12018864号-15

关于我们|人员查询|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本站地图|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刊登广告|对外服务:访谈直播广告展会无线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