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这不到3亩地的菌菇大棚,每天产香菇约700斤,一天能为村集体收入5000元左右。”27日,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王庄村香菇种植示范大棚,该村村支书董建民道出香菇产销两旺的秘密,“肥料来源于沼气站产生的沼液,所产香菇品相极好,每天都供不应求。”董建民口中,王庄村的“沼气经”正为他们带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三丰收”。
走进王庄村的菌菇大棚,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一个个大而厚实的香菇整齐地排列在菌棒上。距大棚百余米处,矗立着一个巨大的球体建筑,这就是当地的可腐烂垃圾沼气综合处理站。
在王庄村的菌菇大棚,一个个大而厚实的香菇整齐地排列在菌棒上。 李红卫 摄
“我们新建的这座2000立方米的可腐烂垃圾沼气综合处理站,每天‘吃’畜禽粪便、庄稼秸秆、厕所污水、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等,可日处理生活垃圾200立方米,年产沼气约45万立方米,能为353户村民提供清洁能源炊事用气。”董建民说。
“昔日垃圾乱到、蚊蝇乱飞的村中裸地成为村民休闲纳凉的小绿地。”董建民介绍,建立可腐烂垃圾沼气综合处理站,减少了“垃圾围村”的现象,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距大棚百余米处,矗立着一个巨大的球体建筑,这就是当地的可腐烂垃圾沼气综合处理站。 李红卫 摄
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王庄村还利用沼气站产生经济、社会效益,形成了“沼气综合处理站+公共浴室用气、群众炊事用气、村级组织活动取暖用气、日间照料中心取暖用气、中小学校取暖用气”的“1+N”资源化利用模式。
董建民给记者算起经济账:“我们计划新建1.2万立方米的沼气综合处理站项目,预计5个月的清洁取暖收入可达118万元,炊事用气收入可达19万元,便民浴室收入可达3.5万元。”
通过发展沼气能源循环利用产业,王庄村将发展辣椒种植2500亩、油葵种植250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种植土豆、娃娃菜等旱作经济作物1500亩,实施千亩核桃生产基地建设,形成沼气站“上联养殖、下联种植”的产业链。
昔日垃圾乱到、蚊蝇乱飞的村中裸地成为村民休闲纳凉的小绿地。 李红卫 摄
“如今,我们村成了一个典型示范点,周边县市考察团纷纷前来学习垃圾沼气综合处理的经验。”董建民告诉记者,在沼气能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带动下,村民们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王庄村也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丰收”。
中央机构|人大机构|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政协机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驻外机构|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备12018864号-15
关于我们|人员查询|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本站地图|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刊登广告|对外服务:访谈直播广告展会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