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植物馆,游客在屋顶花园俯瞰世园会,远处的中国馆和永宁阁尽收眼底。
植物馆 “升起的地平线”可俯瞰全园
顶层观景台为游客游园画上“圆满的句号”;5省份联合为世园会防虫害工作护航
走在503公顷的世园会核心园区内,是否会想象从“上帝视角”看世园会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近日,新京报记者来到了园内唯一可以登上顶层的场馆——植物馆进行探访。
植物馆外壁有3156根长短不一的金属管,犹如植物庞杂的根系延展向下,置身其间仿佛走进了一个微缩的地下景观。场馆的承重支柱外包裹几十根钢铁“根系”直伸入“地下”,连接到流水潺潺的地面景观,模拟着植物根系吸收土层深处水分的状态。
|
31℃还原红树林亚热带风貌
进入植物馆,首先进入的便是一个沉浸式展区。蓝紫色光影出现,大小海鱼在投影之下徜徉于墙体和地面,观者仿佛置身深海之中,与形色各异的游鱼为伴徜徉其间。工作人员介绍,当触摸或脚踩“海鱼”时,成群的“鱼儿”将会迅速散开。海水中的放大了千百倍的微生物场景下,不时会出现水母等海洋生物,游客触摸时就会变色。
打开光影展区与植物主体场馆之间的布帘,场馆内蒸腾的水汽一下子打到脸上。“好热啊”,说着,馆内很多游客将外套脱了下来。场馆中挂置的温度计显示,场馆温度达到了31.6℃,湿度也达到了47.1%。
场馆第一个展区名为“逆境求生”,主要进行红树林植物展示。红树林植物被种植在两个玻璃容器内,经过时间推移容器内水量上升下降,展现红树林所在滩涂涨潮落潮的生态变化。容器内放置大量贝壳类植物,提供红树林生长所需盐类等。展馆内红树林植物有着三脚架般的支柱根,稳稳扎住。据介绍,这样的结构是用来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上帝视角”环顾世园会景色
植物馆是世园会园区内唯一可以登上屋顶的场馆。
顶层设置了植物主题书店、咖啡区、休息区以及观景台。许多游客上到三楼后选择在这里点上一杯咖啡小憩。
观景台同时也是个“屋顶花园”。工作人员介绍,植物馆屋顶花园灵感源于延庆境内海坨山峰顶的天然亚高山野花草甸,以苔草类为基底,种植了不同高度、不同花期、各具特色的野花草甸。既有春季的白头翁、夏季的金莲花,也有秋季的甘野菊,给花园染上蓝紫、橙黄、粉白的淡雅色调。
作为世园会的“上帝视角”,到此远观俯瞰世园会全貌成了必不可少的选择。场馆贴心地在顶层观景台每一个对应方位设置了场馆景区介绍,供游客了解。
■ 关注
世园会防虫害 高科技、生物手段并用
2019北京世园会开园已近一周时间,园内植物如何防控虫害?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为保障世园会正常举办,世园会期间,园区使用了昆虫雷达监测虫情,部分场馆如百蔬园还引入了生物天敌等防虫措施。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副站长杨建国介绍,2019年世园会举办地北京延庆是迁飞性害虫的重要通道,世园会展期也适逢多种迁飞性害虫发生虫害关键期,世园会期间场馆的灯光更可能引诱迁飞性害虫被动降落,园内众多的展示植物也是其繁殖的理想场所。迁飞性害虫一旦为害,会严重影响展示作物的观赏效果。
据了解,由于迁飞性害虫的发生取决于周边省区市虫源地的发生量,因此必须多地进行联合监测才能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为此,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河北5地植保部门此前已成立世园会重大迁飞性害虫联合监测组,并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和应急防控机制,共同开展联防联控。
记者了解到,此次世园会期间,园区用上了一款防虫“黑科技”——昆虫雷达。
据市植保站高级农艺师张智介绍,昆虫雷达是监测害虫迁飞的一种卓越工具,病虫测报专家可以根据雷达监测结果,判断迁飞害虫的迁入、迁出、过境或降落情况,这样就可以提前为农业生产提供害虫发生信息,从而提高防效。
除了高科技的昆虫检测装置,在世园会百蔬园场馆内,还使用了生物天敌作为防控措施。
市植保站高级农艺师尹哲告诉记者,专业人员针对害虫研究出它们的天敌,进行工厂化生产并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通过“以虫吃虫”防控虫害。
目前,百蔬园内的“植保科技展示区”就专门展出了一部分生物天敌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场景,如投放瓢虫吃蚜虫、东亚小花蝽吃蓟马等,同时,园内也释放了很多生物天敌,并配合了杀虫灯等物理措施进行现场防控。
■ 对话
世园会植物馆总建筑师王辉
屋顶平台独特设计体现展馆人性化
新京报:植物馆屋顶的设计灵感从何而来?
王辉:植物馆作为园内西侧唯一大型展馆,邻近6号门,是大多游客游园之旅的尾声。
因此植物馆特意设计了屋顶平台,可以登高望远,尽览妫水河、远眺海坨山,这在本届世园会上是独一无二的。游园结束后正值夕阳西下,游客还可在此处欣赏落日。再晚一些,世园会夜场灯光秀开启,植物馆也将展现光合作用的主题灯光秀。这样的设计不仅人性化,也可以为游客的游览画上完美句号。
新京报:植物馆的设计是如何与主题契合的?
王辉:植物馆所要表达的主题是“植物,不可思议的智慧”,而如何让千万观众对这个抽象的主题怀有强烈的好奇,也需要一种智慧的设计。因此,有别于常见的透明式温室,植物馆外包围了3156根长短不一的金属管,抽象化模拟植物垂直根须,像一张罩在场馆外的面纱,具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
之所以选择根系作为展现形式,是想提醒公众关注到不为人所熟知的植物根系和土壤。植物根系具有稳固地表土壤等的作用,只有土壤环境稳固才能为更多文明的产生提供可能性。
新京报:场馆人性化设计有哪些具体体现?
王辉:五一期间世园会最高日游览量超过12万,植物馆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我们把‘升起的地平线’跟排队等候结合了起来。”植物馆入口面向东北侧,即便日晒严重,排队等候者也位于阴凉区一侧。
为了让观众不产生审美疲劳,整个设计团队也花费了很多心思。一层植物展区通过盘旋通道把视角从地面带到空中,通过小型展区进入到顶层植物主题书店,希望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植物书籍,吸引全民对植物的热爱,激发大家对植物世界的好奇。同时也是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环境舒适的休息区。
中央机构|人大机构|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政协机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驻外机构|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备12018864号-15
关于我们|人员查询|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本站地图|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刊登广告|对外服务:访谈直播广告展会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