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首例小肠移植手术 51岁父亲将部分小肠捐献给儿子

2019-05-14 10:47:30    来源:华西都市报    

点击进入下一页

给小范做的这台手术是西南地区首例小肠移植手术。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5月13日,29岁的小范在四川省人民医院ICU病房里散步,13天前他刚接受了小肠移植手术,为他捐献部分小肠的是他51岁的父亲。目前父子俩的恢复情况良好,而这台手术也是西南地区首例小肠移植手术,目前全国完成的亲属供肠活体小肠移植也仅有16例。

切除坏死小肠

小伙生活不能自理

2016年小范就出现了腹痛等症状,当时他以为是胃病。2017年11月,在广东打工的小范再次病发,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小肠坏死,一个月时间里,小范接受了两次坏死肠段切除手术。由于残余小肠只有65厘米,术后小范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身体状况变得非常差,体重从52公斤减到了39公斤。“生活上基本离不开人,我每天照顾他。”小范的哥哥说,一家人为此十分为难,却也毫无办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范的哥哥在网上看到了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赵高平治疗此类病的信息,便带着弟弟慕名来求医。今年2月11日,小范开始入院治疗。

点击进入下一页

小范术后恢复良好。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父亲捐献部分小肠

儿子术后每天能走1小时

赵高平介绍,人体小肠的平均长度约5米,短于2米就称为“短肠”,当合并腹泻、营养不良、脱水等症状时,称为“短肠综合征”。我国约有5.9万例此类病人,过去20年全球共完成各类小肠移植手术约3000例,小肠移植病人的总体1年和5年生存率接近80%和60%,成为治疗不可逆性肠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

小肠器官的来源主要有自体小肠移植、尸体小肠移植和亲体小肠移植,考虑到器官的质量、排异反应的大小、术前准备时间以及移植小肠活力等因素,亲体小肠移植是最佳的来源。

经过一系列检查,小范的爸爸和哥哥跟小范的配型都是半相合,两人都是理想的捐赠者,但为了保护两个儿子的身体健康,范爸爸决定捐献出自己的部分小肠给小儿子。

4月30日,医生截取了小范爸爸1.8米的小肠并移植给小范,在西京医院吴国生教授团队指导和协助下,7个小时的移植手术在两个团队的合作下非常顺利。术后7天,范爸爸就康复出院;术后10天,小范也已能够每天独立行走1小时,两人的恢复状况都很好。

“小肠移植在所有器官移植中是最具挑战性的。”赵高平说,因为小肠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组织富集器官,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可高达87.8%,移植后9个月仍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发生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也有30%至50%。此外,肠腔大量细菌及微生物导致术后容易发生感染,“感染占移植术后死亡原因的49%。”

目前,小范仍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省医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黄晓波提醒,移植手术后的患者需要良好的自律以及规律的服药,来减少感染。

据了解,目前四川共有4家医院可以进行器官移植,其中省医院和华西医院可以进行全牌照移植,另外两家能够进行肾脏移植。

[责任编辑:L075]

中央机构|人大机构|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政协机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驻外机构|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备12018864号-15

关于我们|人员查询|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本站地图|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刊登广告|对外服务:访谈直播广告展会无线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