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公众和媒体的热烈追捧,屠呦呦团队“低调务实”的研究和“谨慎乐观”的态度尤为可贵。
6月17日一早,关于屠呦呦所属团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的新闻刷屏。面对舆论的高度关切,屠呦呦所在团队成员却表现出难得的谨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自己内部的评价认为,这是一个进展”,被认为是“重大突破”为时尚早。
据报道,针对近年来青蒿素疗法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研发攻坚,在青蒿素抗疟原理、其抗药性成因以及相应的应势解决方案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一研究成果今年4月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
现在临床上推荐和广泛采用的青蒿素疗法的疗程仅有3天,这并不利于青蒿素在人体内充分发挥效用。青蒿素的半衰期仅有1-2小时,青蒿素能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并产生高效的杀虫效应的时间只有有限的4-8小时。
一旦现有的耐药虫株改变生活周期或暂时进入类休眠状态,以降低青蒿素被激活的程度,那么这种短期疗法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面对“青蒿素失效”危机,屠呦呦团队没有另辟蹊径,而是通过适当延长用药时间和替换新的辅助药物对青蒿素联合疗法进行“修订升级”,从而进一步增强疗效,寻找到了对抗耐药性的可行方案。
目前,受到疟疾侵扰的大多是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廉价高效的青蒿素一时难以取代,着眼于“旧药优化”而非“开发替代”,无疑是目前条件下最实用和可行的解决路径。
同时,该团队的另一项研究成果——青蒿素对红斑狼疮适应症的治疗,也点燃了大众对治愈红斑狼疮的期待。
这些进展成果一出,各种赞美之词也大量袭来。公众的追捧自然不难理解。当前,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提升,一些原本颇为专业的科研成果也在舆论场上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如疟疾、癌症等一些常见或难治的疾病,相关疗法的进步则更容易引发舆论共振。
不过,尤为可贵的是,无论对已有阶段的科研成果,还是面对公众的热烈追捧,该团队的科学家都持有着一种“谨慎乐观”的态度。一方面,对目前已有的进展保持乐观,对未来医药怀揣足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不会被舆论的过高评价蒙蔽双眼、偏离现实,而是保持谨慎科学的态度去将每一个进展推动成真正能落地惠及大众的有效成果。
正如屠哟哟团队在英格兰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结尾中描述的那样,药物的研发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没有任何一个疗法或者药物是完美的。立足当下,把握住每一个好的进展,做好青蒿素疗法的优化,提高其效力与安全性,同时尽量去规避耐药的风险;着眼未来再攻坚,对青蒿素的其他疗效再进行深挖或是发展新一代更优的抗疟药物。
这才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科研团队为推动健康事业该有的务实行动。
中央机构|人大机构|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政协机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驻外机构|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备12018864号-15
关于我们|人员查询|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本站地图|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刊登广告|对外服务:访谈直播广告展会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