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靠虚假宣传骗学生,再靠虚假学籍骗补助——正所谓,学校“两头骗”,财政“来买单”。
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日增,各地也都在努力加大财政投入。但在个别学校,按学生人数补助的资金却成了一笔“糊涂账”。
据《中国之声》报道,河南省理工学校在招生时,对外宣称可以给学生分配工作,由于这一承诺无法兑现,导致不少学生中途流失。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学校仍用这些学生注册的学籍信息,从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申请每人每年5000元到7000元不等的定额拨款。对此该校目前尚无回应,相关部门表示已经介入调查。
先通过“包分配”的虚假宣传“请君入瓮”,谎言暴露后是走是留“悉听尊便”,反正学籍在我手里,不妨碍我领补助就行——不得不说,若举报属实,该校可真是下得一手“好棋”。
据家长反映,学校招生时说是学开火车的,并承诺分配,结果连火车影子都没见着。据曾在该校工作过的人员透露,学校还会给所谓的“招生代理”高提成,招一个学生给多少钱。由于招生力度大,招收的学生数量已经超过了学校的承受范围,甚至连住宿都很难解决,只能通过提前安排二年级学生出去实习,腾出宿舍供秋季入学的新生入住。
虚假宣传及相关问题,或许有待权威部门的调查才能最后下结论,而冒领拨款则基本上已经实锤了。
知情人士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涉及该校两个学院118名提前退学的学生名单,记者一一进行了核实,其中只有2人注销了学籍,1人学籍显示已经在其他学校,其他学生的学籍信息显示仍然在河南省理工学校。
换言之,这些早早退学但是学籍仍然在学校的学生,学校理论上都按人头收到了生均经费。即便按最低标准计算,每年收到的拨款也不菲。如果知情人士提供的只是中途流失学生的“不完全名单”,那这个数字会更加可观。
先靠虚假宣传骗学生,再靠假学籍骗补助——这种“两头骗”的学校如今被曝光,相关部门有必要顺藤摸瓜,查出其中的猫腻,别让发展职业教育的“好经”被这些乱作为者念歪了。
而依法严肃追责之外,及时建立制度性的防范措施,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更是当务之急。
国家下拨的经费不是“唐僧肉”,恶意套补的个别学校必须严惩,可主管审核和发放的部门也不妨对此加以防范,每个环节都负起责任,让这类违规骗补的学校不敢再这么肆无忌惮。
□胡欣红(教师)
中央机构|人大机构|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政协机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驻外机构|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备12018864号-15
关于我们|人员查询|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本站地图|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刊登广告|对外服务:访谈直播广告展会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