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让智慧社区平台成居民垃圾分类的帮手 餐厨垃圾不出社区

2019-07-16 10:47:1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上海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半个月。上海市民细致认真学习分类知识,基层社区组织的管理者们则竭力寻找新办法化解市民疑难,努力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记者最近走访了上海中心城区徐汇区的几个社区,看看都有哪些妙招可供推广。

门禁卡充当监督员

田林十二村是上海典型的老公房小区,6000余位居民中,60岁以上接近1400位,房屋出租率接近30%。

2016年的小区综合治理中,田林十二村实现了居民楼门禁卡实名登记,并在2018年5月成为田林街道首个智慧社区平台。

如何让智慧社区平台成为居民垃圾分类的帮手?居委干部想出妙招,把门禁卡和垃圾房“绑定”,居民刷卡投放垃圾,管理平台自动登记垃圾箱房的刷卡人员、开门时间、刷卡次数和绿色账户积分。

针对下雨天推好几扇门扔不同垃圾、湿垃圾“破袋”弄脏手等担心,小区对全部垃圾箱房开展“六个一”硬件改造:配置一套门禁系统,加装一个雨篷,安置一个感应式洗手池,增设一组摄像头和一个行车反光镜,一块电子显示屏。

小区在垃圾纯度要求较高的湿垃圾桶闸门上安装了小型摄像头,与小区管理平台联网。同时,环卫部门的湿垃圾清运车上也加装了感应探头,一旦有投放错误的垃圾,清运人员会发现并告知居委会,调取相应编号垃圾桶的视频资料,锁定投放不到位的居民。“扔对无人来找,扔错随时追溯”,大大减轻了监管成本。

垃圾箱房上的电子屏即时显示当日收集垃圾总量、干湿垃圾分离率等数据,让居民直观感受垃圾分类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努力,田林十二村居民“定时定点”投放率达到90%。在习惯基本养成的基础上,街道从今年6月起, 在小区东南角设置错时投放点为部分住户的钟点工、夜班族开通门禁“副卡”,方便不同人群投放垃圾。

“我们既要严格执行硬性约束,也要充分考虑居民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田林十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国庆说。

支付宝预约回收大件垃圾

打开支付宝,进入“垃圾分类回收”页面,点击“预约大件回收”,选择茶几、沙发等具体类别,依据“材料”“是否可拆解”“体积”“使用年限”“损坏程度”“楼层状况”等标准,完成支付价预估,再上传待回收大件照片、指定上门时间,订单就下好了。这是上海徐汇区湖南路街道大件垃圾上门回收业务平台的操作流程。

家住五原路55弄的陈阿姨有两件闲置已久的大家具,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处理方式,在微信群看到居委会发的关于上门回收的通知,赶紧试试,没想到隔天一早回收师傅就来了。

回收清运队共5名成员,都是有多年垃圾清运经验的“专业人士”。他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工作服,开着厢式货车。要回收的是一张木质折叠床、一张矮桌。一进门,回收队员麻利地给床和桌子分别拍了张照片,“得先比对照片,拍照留证。”确认完毕后,回收队员启动搬运——折叠床两人负责,半打开,侧身走;矮桌一人抬着,长边立起。老小区楼道窄,没电梯,用最“薄”的搬运方法,才能让家具顺利“下楼”。从五楼送出门洞,到装进货车,总共用时不到五分钟。带队的萨师傅说,回收的大件家具将被送往指定回收点分类,质量好的进入回收再利用环节,质量差的按照建筑垃圾标准集中规范处理。

陈阿姨为这两件旧家具支付了不到50元的清运费,她觉得合理。“几年前,我自己处理过一张旧沙发,光把沙发从五楼搬下来就花了半个多小时。”

湖南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董伟说,辖区内有很多上海传统里弄,居住面积小,废弃家具还占着地方,居民对上门回收大件垃圾需求很大。“从城市管理的角度看,大件垃圾回收不能靠‘游击队’。”街道与支付宝平台、回收清运队对接,参考市场水平制定价格标准,优化操作页面方便居民快捷下单,既解决了居民的需要,也减少了乱扔垃圾的现象。

废品回收站重回市中心

最近,上海“高尚地段”之一的衡复风貌区东湖路37号,出现了一座绿色小屋——“梧桐资源空间”。这是湖南街道在垃圾分类上的又一个创新:智能交投与人工交投相结合的资源回收站。

“收破铜烂铁、废塑料、废旧报纸……”每当弄堂里的摇铃响起,小区居民不约而同地出来卖废品。这是很多上海市民记忆中的场景。如今,走街串巷卖废品的人越来越少,日常废品搁置在家中没有去处。

湖南街道想出了让“升级版”废品回收站重回居民区的点子。“梧桐资源空间”面积近20平方米,位于东湖路、新乐路、长乐路、富民路、延庆路5条道路的交汇口,可辐射周边多个小区。

回收小屋入口处的液晶屏显示着玻璃、金属、塑料、纸张、织物等各类回收物品的价格。居民和企业送来的可回收物品,经工作人员称重后,会自动打印出重量、金额等信息。集中后的废品由专业资源再生利用企业定期上门收取。

王阿姨在去球场锻炼的路上,顺手扛来几个已经压平打包的纸板箱,“这里纸板箱回收价格每公斤1.2元,比卖给拾荒的多4毛。我已经来过两次了”。

“梧桐资源空间”每周一至周六定时开放,上班族错过开放时间怎么办?“梧桐资源空间”在大门口安置了24小时智能自助交投机,居民用手机APP扫码打开相应品类的箱门,完成交投后,会自动返账到手机。

餐厨垃圾不出社区

湿垃圾占上海生活垃圾总量的六成,转运过程容易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是垃圾处理的难点。6月25日,徐汇区虹梅街道市民环保体验中心启用,探索“餐厨垃圾不出社区”的湿垃圾处理新模式。虹梅街道下辖22个居民小区,约有3万名社区居民。辖区内的漕河泾开发区有3000家企业,约28万名白领。街道从2016年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完善垃圾箱房硬件改造,定时定点投放、湿垃圾“破袋”投放、志愿者现场示范督导、积分兑换等配套措施,居民们逐步养成了垃圾源头分类的习惯,成为上海18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之一。

虹梅街道与辖区内生态科技企业——天微环保携手合作,将来自居民生活区的湿垃圾和开发区企业的餐厨垃圾,就近运送到市民环保体验中心和其他3个集中处置点后,投入专用设备处理约15分钟,就能分离出中水、可用作生物柴油加工的油脂,以及富含生物菌种的堆肥原料。

实现湿垃圾生物有效处理的关键是湿垃圾纯净度必须达到90%以上,也就是一桶湿垃圾里面,其他垃圾掺杂程度不能高于10%。虹梅街道对湿垃圾从投放、清运到最终处置环节,全程专管和专运。目前,街道日均处理餐厨垃圾近25吨,改善了由长途运输及中转带来的垃圾渗滤污染,降低了清运成本,提高了资源本地化利用效率。

虹梅街道市民环保体验中心占地350平方米,建筑设计以江南民居特有的挑檐砖木结构、池水回廊和各种植物培育为特色,体现人与自然共生理念。在这里,市民可以参观餐厨垃圾从分类、集中处理到资源化利用的全过程。

虹梅街道党工委书记蒲亚鹏说,“餐厨垃圾不出社区”不但需要有效的管理手段,还要创新清运流程。“数据最能体现垃圾分类的成果”,街道每天都在统计干湿垃圾的清运量,检测湿垃圾的纯净度,以量化管理促进管理效率。”

[责任编辑:L075]

中央机构|人大机构|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政协机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驻外机构|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备12018864号-15

关于我们|人员查询|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本站地图|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刊登广告|对外服务:访谈直播广告展会无线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