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迪士尼日前发布了重新制作的真人版《花木兰》预告片。1998年动画片《花木兰》上映时,中国还不是迪士尼的主要市场。但20年过后,中国已成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迪士尼正积极把目标对准中国。”南加州大学政治学教授斯坦利·罗森说,“若想把中国观众赢回来,必须着眼文化层面。”
据美国《综艺》杂志报道,漫威准备为新电影《上气》挑选男主角,要求必须是中国血统,会武术,年龄在20-29岁。《上气》是从官方英文名“Shang-Chi”(商奇)音译来的,角色灵感来源于功夫巨星李小龙。
进入21世纪,西方电影尤其是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其主要呈现形式有:中国功夫、中国传统文化、人物形象、饮食服饰、优美的自然风光、现代城市景观等。
近年来,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和中国形象一改过去刻板甚至负面的特点,变得越来越积极正面。在不少西方电影中,中国不再是贫穷落后的形象。例如,在2006年的《碟中谍3》、2008年的《蝙蝠侠:黑夜之神》、2013年的《007:大破天幕杀机》等影片中,都出现了中国现代都市的繁华景观。从内容上看,中国元素在一部电影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中国角色的戏份逐渐增多,推动剧情的作用逐渐增强。
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电影需要借助中国元素丰富影片表现、进行题材创新,以新颖的故事情节、奇特的视觉形象来满足世界观众的观影需求。第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电影市场日益壮大。如今,中国银幕数量已跃升到世界首位。西方电影需要借助中国元素,使中国观众感到亲切,赢得他们的好感与支持,从而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提升全球票房收益。
目前,西方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仍存在差异。不少西方影片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如太极、阴阳、长城、山水、庭院等,只是中国文化的表层符号,其深层内涵并没有被展示出来。西方电影在呈现这些元素时,传递的仍是西方价值观。
同时,西方电影人在运用中国元素时,也有一些独特创新。他们试图将中国元素融入电影制作、情节运用和故事逻辑中,在简单、通俗的题材中打造新亮点。不少西方电影中出现的中国饮食、服饰、楼台亭阁等也比较考究。此外,西方电影也在努力缩小中国元素与西方受众之间的距离。
出现在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大大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鉴。其一,增加了西方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有利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其二,从西方电影塑造的中国形象中,中国观众能够发现、认识中华文化的别样魅力。其三,中西文化以包容开放的心态相互欣赏、相互借鉴,有利于消除隔阂,取长补短,进而实现文化互融、文化共生。
为了使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在创新之余保留“原汁原味”,中西电影人的交流与合作必不可少。双方可以通过电影节、研讨会等形式,就如何在西方电影中正确解读中国文化、运用中国元素等问题进行对话。在电影创作中,西方电影人一方面要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语境和现代发展,在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同时注重对其进行恰当的现代解读。另一方面也应注重“精准性”,即在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传统、观众审美等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要恰当使用中国元素,避免出现不伦不类的现象。此外,中国电影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加大对中国文化的宣传力度,促使西方观众更加准确、清晰地理解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周祺琪采访整理)
中央机构|人大机构|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政协机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驻外机构|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备12018864号-15
关于我们|人员查询|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本站地图|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刊登广告|对外服务:访谈直播广告展会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