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个教师节到来 正大力气补上乡村师资短缺短板

2019-09-10 08:05:17    来源:农民日报    

第35个教师节到来了。

近日,教育部就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据介绍,近年来,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其中,教师工资福利支出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已连续多年超过50%。教师工资由80年代之前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倒数后三位,提升到目前在全国19大行业排名第7位。

最大的依据是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在去年8月31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巡视员刘建同介绍,2017年和2012年相比,整个教育行业工资收入增幅是74%,其中公办中小学在岗人员2017年平均工资(税前)大概是8.2万元。

记得当时,对于这一平均工资水平,就有很多教师感慨自己是“被平均”,不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教师的待遇一平均,农村地区教师和城市教师一平均,就都“觉得”教师有钱了。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显示,我国乡镇教师、乡村教师的月收入已经在逐渐提高,2016年分别达到3965元和3550元。注意,3965元,是已经逐渐提高的结果,也是平均数。这意味着乡镇教师的平均月收入要比全国平均水平至少低2000元左右,而乡村教师收入的低位数,就更比全国平均工资水平低得多得多了。

另一组调查数据,可以进一步说明乡村教师的收入情况,很不乐观。根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的调查,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4812元,中位数是4000元。按照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分别赋予43%、47%、8%和2%的权重计算,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加权算数平均值为4537元。

也就是说,我国乡镇教师的月收入,还没有达到高校毕业生的起薪水平。这样的收入水平怎么能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任教呢?因此,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第一步,起码要向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靠拢,接下来,则需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就是近年来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提到的“乡村教师待遇倍增计划”。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庞丽娟多次建议国家实施乡村教师收入倍增计划,为乡村吸引、留下优质教师,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教师队伍稳定与吸引力的问题,服务乡村振兴。

而在2015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葛剑雄委员提出,农村教师的待遇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是给农村教师一点津贴就够了,而应该成倍地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要让农村教师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这样大学毕业生才可能真正会抢着去当老师。

按照全国一线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和乡村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代表、委员的建言是靠谱的,只需让乡村教师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再略微倾斜即可。

毋庸置疑,我国特别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正在花大力气补上乡村师资短缺这块短板。但是,由于乡村教师待遇基数低,貌似增幅很大的待遇提高,其实并不高。

比如,根据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6年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情况的通报》,截至2016年底,共有684个县已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惠及8.1万所学校的129.5万名教师,学校和乡村教师的覆盖率分别为98%和96%,比2015年分别提高2%和4%。2016年,各地共投入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44.3亿元,比上年增加9.9亿元,增幅28.8%。中央核拨奖补资金29.8亿元,比上年增加7亿元。人均补助标准为284元,比2015年增加22元。这样的补助标准,对于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来说,只是“一点点”,难以构成吸引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针对乡村教师,意见特别提到,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心乡村教师生活。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努力惠及更多乡村教师。

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当前确实需要推进乡村教师待遇倍增计划。当然,落实这一计划,仅靠地方财政是很难的。尤其是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教师待遇部分)主要还由县级财政保障,要让县级财政拿出一倍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来解决教师的待遇问题,是不太现实的。这就需要改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省级财政统筹,并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这也是下一步推进义务教育省域内均衡,发展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L075]

中央机构|人大机构|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政协机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驻外机构|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备12018864号-15

关于我们|人员查询|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本站地图|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刊登广告|对外服务:访谈直播广告展会无线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