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明日九月初一,最不能做的5件事,别忘告诉家里的老人-每日头条

2025-10-20 22:24:56    来源:小兰聊历史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转眼间明天就是农历九月初一,因为今年闰月的关系,农历九月来的相对较晚。进入农历九月意味着到了晚秋,此时雨水增多,气温骤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

按照传统民俗,农历九月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人们把九月称之为“授衣月”或“敬老月”,而且这个月也有一个传统节日,那就是“重阳节”,也是“老人节”。因 “九” 为阳数故称 “重九节”,“九九” 谐音 “久久”,核心寓意是祈福长寿、驱邪避灾。

那么既然九月是敬老,爱老,尊老的月份,民间也有许多民风习俗需要大家知道。明日九月初一,牢记最不能做的5件事,别忘记告诉家里的老人。


(相关资料图)

1不晨练

农历九月别犯 “踏露冲寒” 的老规矩。九月初一晨露被老辈称为 “秋寒之精”,此时地面温度常低于 10℃,冷湿气极易侵入老人关节,引发腰腿疼或关节炎。更关键的是,传统习俗认为 “九月初一露沾身,整秋病痛缠上身”,尤其老人气血较弱,冷空气刺激可能导致头晕、心慌。

老辈人常说 “九月初一晨练,等太阳出三竿”,建议等气温回升后再活动,出门前务必吃点温热食物,在家做简单拉伸,或在庭院里晒着太阳散步,既顺应节气,又符合 “晒足朝阳补元气” 的古老讲究。

2不穿单衣

牢记 “九月初一添‘护老衫’” 的习俗。此时昼夜温差大,冷空气活动频繁,老人感知温度能力下降。传统中,九月初一要给老人准备 “薄棉护腰” 和 “软底护足鞋”,这是敬老月的特殊讲究 —— 露腰会让脾胃受寒,露脚踝易引发感冒和膝盖疼,而护腰能护住 “丹田之气”,护足鞋可避免 “寒从足入”。

遵循 “三层穿搭法” 最稳妥:薄棉内衣 + 针织衫 + 轻便外套,裤子选带薄绒的,再配上传统的粗线袜,确保脚踝被裹严实,避免寒气钻空子,这可不是小题大做,而是老辈人对抗深秋寒气的实战经验。

3不开窗

傍晚气温骤降,此时的风被老辈称为 “秋煞风”,尤其穿堂风易让老人头疼感冒,传统认为 “九月初一晚开窗,邪气易入老人房”,这里的 “邪气” 其实就是深秋的寒气和病菌。

通风选在中午 11 点到下午 1 点之间最佳,此时阳光充足、气温最高,通风半小时即可,还能顺便让老人晒晒太阳补补钙。若傍晚觉得闷,开条小缝就行,千万别让老人待在风口处,尤其要避开正对卧室的窗户,这是守护老人夜间睡眠的关键细节。

4不洗

老话说“九月初一洗衣服,湿气钻进骨头缝。”今年的天气要比往年更加极端,本该是个秋高气爽的秋季,没想到多数地区阴雨不断,好比陕西,河南等地,陆陆续续下雨几十天了。这样的天气对于洗衣晒衣存在很大影响。

潮湿阴冷的天气导致洗完的衣服不能及时晒干,反而还会滋生细菌。有些中老年人不舍得用洗衣机,如果手洗的话,水温冰凉容易引起关节问题。另外穿着潮湿的衣服也会引起身体不适。所以这个季节如果天气不好,那么尽量少洗衣。真的要洗,那么也别舍不得用洗衣机。

5不剪发

老辈人常说“正月不剃头,九月不剪发”,这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清朝《燕京岁时记》记载的“蓄发迎冬”传统。古人观察到冬季剪发者易受寒感冒,误以为“发为血之余”,剪短头发会削弱阳气,甚至影响冬季运势。山西吕梁至今保留“红绳扎发”的习俗,家家户户在九月初一用红绳系住头发,祈求来年顺遂。

之所以有不剪发的习俗,是人们认为头发是“阳气载体”,剪短会打破身体热平衡,老人身体本身就较为虚弱,此时突然剪发,面对寒凉的气候会突发不适。如果真的要剪发,建议老年人戴上帽子保暖。

明日农历九月初一,提醒中老年人,这5件事不能做,不是迷信!而是为了健康,为了能过一个健康舒服冬季。

[责任编辑:L075]

Copyright © 1999-2020   www.lutounet.com ll Rights Reserved 路透中文网 版权所有  ICP备110117号-1 联系邮箱:85 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