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岩石曾每克高达4万美元 0.5克月球岩石诞生14篇研究论文

2019-12-16 09:20:07    来源:搜狐    

陨石是人类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有许多陨石的结晶年龄大致为45亿年—46亿年,接近于太阳系行星形成的年龄。通过研究陨石,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太阳系的初始状态,有助于揭开太阳系的形成和人类生命起源的谜团。根据现阶段对陨石成因的推测,陨石可能是小行星、行星、大的卫星或彗星分裂后产生的碎块,它能携带来这些天体的原始信息。

月球作为地球卫星,拦截了来自宇宙空间中的陨石,其完整度远高于落在地球表面蜕变的陨石。研究价值高。所以,最贵。

第一块被确认的月球陨石

人类第一次从月球上直接拿回石头是在1969年7月24日,这一天,阿波罗11号返回地球,并带回22公斤的月球石头。所以,在此之前,即使某个人真的发现了一块月球陨石,他也只能当成一块普通陨石,因为他无法确认陨石的来历。

南极陨石搜寻计划,简称ANSMET,这是一个由NASA、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共同赞助的南极陨石搜寻计划。1982年1月17日,南极陨石搜寻计划中的探险成员,他们在南极阿伦山附近发现了一块陨石,他们在处理这块来自南极的陨石时,发现其结构特征与月球样品极其相似,最终确定,这是一块来自月球的陨石,取名叫“阿伦山A81005”。阿伦山A81005只是第一块被确认的月球陨石,但它并不是第一块被发现的。1979年11月20日,日本的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发现了一块代号为“Yamato 791197”的陨石,然而,由于当时缺乏经验,这块陨石被考察队误认为是普通的陨石。直到后来,与阿波罗登月计划取回的月球岩石比对后,这才知道,它是一块月球陨石。

月球岩石曾每克高达4万美元

地球上的月球陨石稀少,发现过程也非常缓慢。根据统计,发现的1000颗陨石中,只有1颗来自月球,其余绝大多数来自小行星带。根据学术期刊《极地研究》上缪秉魁的某篇论文上的数据显示,截止2000年,月球陨石数量才有31块。

本来,人们对月球陨石的兴趣并没有那么大。但后来,在澳大利亚发现的Calcalong Creek陨石在市场上标价4万美元每克,这可比钻石贵多了。于是,这激发了民间陨石爱好者对月球陨石的寻找,这让月球陨石的发现速度大为提高。

截止2017年7月,已公布发现的月球陨石上升到353块,总重量206.31公斤,这相当于整个阿波罗计划中从月球直接带回岩石重量的54%,阿波罗计划各次登月任务共带回了381.7千克的月球岩石标本。

随着数量的增加,月球陨石的价格也不再那么高昂,目前的行情是4000至8000美元/克。

0.5克月球岩石诞生14篇研究论文

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的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时,向中国赠送了一克月球岩石样品。由于当时中国搞天体岩石的研究人员很少,有关部门很快就找到了远在贵阳的欧阳自远。1克的样品虽然很少,但对做研究已经足够。欧阳自远当时把样品切成了两块。一块用于做研究,另一块保存了起来。对这0.5克样品进行研究后,中国学者发表了14篇相关研究文章,并推断出这是由“阿波罗17号”飞船采集来的样品。在参考美国公布的数据后,学者们还具体到了样品编号,并回答了其取自月球的什么位置,背阳还是背阴。“美国人赠送月岩样品,其实也是在探测我们的测试能力和研究水平,虽然这话没有明说,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还是让美国人很信服。”欧阳自远说。这0.5克的样本,成为此后10多年中中国月球科学研究的唯一对象,为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对半克岩石的研究中,培养出了中国当代最优秀的航空航天人才,现在,欧阳自远已经是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当然也是“嫦娥一号”的大功臣。

月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长期以来,行星科学家们认为:地球跟另外一颗行星撞击之后,我们地球的这颗卫星就形成了。但是,对地球和月球的岩石所进行的研究表明,情况并非如此。对月球岩石成分的一项最新分析可能有助于最终解开月球形成之谜。这些月球岩石是“阿波罗”号的航天员带回地球的。

有关月球的形成,目前的看法是:在地球历史的早期阶段,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斜向撞击到地球上;撞击摧毁了那颗行星,所形成的大部分碎块以及地球的部分碎块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盘状带,盘状带中的碎块最终结合到一起成为月球。多数证据支持这个推测:当时形成的月球温度很高,将轻元素和水分蒸发掉,剩下了我们当今所看到的干燥的岩石卫星;月球有一个小型核心,与撞击行星的一部分和地球的外表部分共同构成相符合;地月系统旋转速度快,与斜向撞击相符合。

不解之谜如下:大碰撞假说预测,月球70%至90%的物质应该来自撞来的那颗行星,因此其同位素比率应该跟地球不同;但是,自从研究人员得到了“阿波罗”号带回的月球岩石并对其进行分析之后,他们没有发现地球和月球在同位素比率上存在任何重大的差别,对氧、钛、钙、硅、钨等元素的同位素研究均一无所获。

全球将再次掀起新一轮探月高潮

从2018年起,全球将再次掀起新一轮探月高潮。首先,中国将先后发射“鹊桥”月球中继卫星和嫦娥四号落月探测器;印度将发射月船二号探测器;接着,在2018—2019年,日本将发射“月球调查智能着陆器”;2019年,中国将发射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探测器,等等。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在2017年底宣布,美国要载人重返月球。 目前,全球空间探测活动的重点有月球、火星、木星、小行星与彗星等,其中以探测月球为主的任务次数最多,不算5月发射的我国“鹊桥”月球中继卫星,已约有132次。这是因为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又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且是未来理想的科研基地和去火星的跳板,所以从技术、科学和经济等方面讲,人类探测月球次数多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我们可以接近的最近的天体,研究他有利于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化;确定月球的形成演化和物质组成,是否有水的存在,以及研究太阳系的演化进程。(文/郭涛)

[责任编辑:L075]

中央机构|人大机构|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政协机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驻外机构|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备12018864号-15

关于我们|人员查询|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本站地图|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刊登广告|对外服务:访谈直播广告展会无线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