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机发烫发热的原因
根据国际安全标准,手持式装置的表面温度最高不应超过48℃,倘若过热就可能会有烫伤、电池损害等安全问题。但根据网友测试,使用高性能处理器的智能手机,表面温度是有可能超过50℃以上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手机发烫呢?
1.运行高耗能的App
如玩3D游戏、播放影片、大量资料传输等,造成CPU持续以高负载运行。
2.边充电边玩游戏或通话
手机电池一边输入、一边输出,这不仅会损耗双倍电力,还可能对电池性能造成伤害,最好避免这种行为。
3.使用不良的锂电池或品质不佳的山寨机
对iPhone用户来说不是问题,只要你买的不是可以换电池还能双卡双待七彩跑马灯的iPhone…
4.手机App故障
有时候有些App的异常运行,会大量占用内存,使CPU高负载运行。
5.保护壳和其他覆盖物
配有某些保护壳的可能会影响iPhone散热,导致手机发烫。
6.越狱安装不兼容插件
越狱后安装些随机启动并长驻后台的插件或者不兼容的插件可能会引起手机发热发烫的情况。
二、手机发热造成的危害
1手机发热不仅可能使你觉得烫得拿不住iPhone,甚至有人因为用手机通话半小时,紧贴手机的左脸颊发生烫伤,擦药三四天才好…还会对电池造成损害,并诱发其他危险因素,造成附加危害。
2现在使用的锂聚合物电池虽然有弹性的包装吸收热膨胀的能量,可是随着聚合物包装的膨胀,却有可能挤压到电路板与其他零件,容易造成手机内部电路的短路或电弧产生。电弧能够产生超过摄氏20,000度的高温,将可能点燃其他聚合物材料及点燃软包装,造成手机燃烧的危险。
3若温度太高超过45℃,就会破坏锂电池内的化学平衡,导致锂电池中的不利副反应与产物被激化出更多热反应,触发更多危险情况发生。苹果官方也提醒我们,尽量避免在高温状况下使用电池。
三、如何避免被“高温机”烫伤
如何避免被“高温机”烫伤
1、养成正确的手机使用细节:不频繁锁屏、解锁,适当使用飞行模式,减少数据业务的使用,关闭手机的部分功能。
2、养成正确的使用姿势:如果长时间通话,可以采用免提方式或耳机,不要把屏幕直接往皮肤上贴,特别是躺着打电话时。
3、适当使用管理软件,减少CPU功耗。
[医生提醒] 温度高于表皮长时间接触或致烫伤
对于打近1小时电话,造成脸部皮肤轻微烫伤,株洲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苏开新认为,这是一个时间和温度叠加的过程。
“可能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由于手机发热,温度超过正常体温一定数值并长时间接触;二是考虑辐射原因。”苏开新解释,人体正常的表皮温度处于36℃—37℃的范围,高于表皮温度的物体接触面部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烫伤。辐射同样能够造成皮肤的损害,放射线对于皮肤的伤害也归为烧伤类,放射线没有温度,但也可对皮肤造成直接损害。
苏开新说,“打电话时手机发热,脸部感觉到了不舒服,就要立即停止通话。如果脸部已造成烫伤,要赶紧就医。此外不要将电脑长时间放在膝盖上使用,电脑也需要散热,长时间接触皮肤也可能造成轻度烫伤。
四、手机发热发烫怎么办
1、利用空气流动带走热量
啥意思?非常简单的原理,利用空气流动带走表面的热量达到散热的效果,让通过手机表面的空气尽量的躲起来,当然,如果你不嫌麻烦,可以用湿纸巾擦拭散热效果更佳。之前有个老兄直接把三防手机放到水里了,当然,他是在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扑通的,结果就全凉了。
这种物理散热实在非常规的情况下采取的,比如和女神聊天的时候,只能边吹气边聊天,治标不治本。
2、释放你的收,增大手机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买个手机支架,把手机搁置在上面,增大了手机与空气接触面积,同时手的热量也不会把手机给焐热了,同时方便释放双手,不用整天端着个手机。
3、开后背拔掉电池,搁置一会儿,不要装电池和后盖,只是最好的方法
让手机不运行就不会在产生热量了,热就散开了。
4、将手机锁频,放在大理石面上,或者紧贴前面的地方
大理石和墙面等,能够快速带走热量,同时锁频也能让硬件的发热降低。这个可以搭配任何一条使用
5、避免过度使用手机,及时关闭后台运行程序
这样能让手机更好的空出资源供现行的应用程序使用,也不会出现卡机,同时手机的硬件也不会资源全部被利用,带来大发热量
6、避免在信号不好的地方使用手机
手机不断的搜索信号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还会耗费大量的电量
7、避免还没满电的时候边充电边玩手机
当电池电量未满时充电,电荷移动量会比满电时充电速度快,这也是为什么平时手机充电时也会产生小小的热量,如果没满电就充电,一方面,输入的电量非常快,输出的电量也非常快,这时,电池内部的正负电荷活跃度是平时的三四倍以上,这时候不产生大量热量才怪。冲完电你就可以放心的边充电边玩了,一般这时候产生的由于充电产生的热量已经非常小了。
中央机构|人大机构|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政协机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驻外机构|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备12018864号-15
关于我们|人员查询|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本站地图|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刊登广告|对外服务:访谈直播广告展会无线